图片来源:新华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6月20日7时26分,丽变路枢北京丰台站32站台上,身成首趟高铁列车G601缓缓驶出站台,驶向太原南方向。从这一刻起,经过4年改扩建,百年老站北京丰台站迎来华丽变身,以全新面貌正式开通运营。
《华夏时报》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主要安排京广高速铁路,京沪、京九普速铁路等多条线路的列车始发终到作业,运营初期安排旅客列车120列。
“丰台站将疏解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车站压力,进一步提升首都铁路枢纽综合服务能力。”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对于超大城市来讲,以轨道交通枢纽为中心、周边各种业态综合发展的布局,有助于紧凑型、节约型、绿色型、人文型、科技型、智慧型城市的综合发展,对区域经济更加重大。”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红昌表示。
“亚洲最大”丰台站落地
据了解,老的丰台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曾服务老京张铁路、京广铁路、京沪铁路等多条线路,开办客货运输、列车编组技术作业等业务。随着首都城市建设和铁路的快速发展,车站承担的相关业务相继移交北京西站、丰台西站等站办理,2010年运输业务全部停办,2018年9月实施改扩建工程。
而现丰台站的所在地选在老站房的东货场位置,充分利用既有土地空间,承载城市新功能。位于北京西三环与西四环之间的北京丰台站从空中鸟瞰,丰台站呈现出一款线条粗犷的“中”字造型。
据铁路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丰台站是国内首座采用高铁、普铁双层车场重叠设计的特大型车站,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方便旅客“无缝”换乘城市交通。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设有32条到达出发线,32个客运站台面。其中,地面普速车场规模为20个客运站台面、20条到达出发线,高架高速车场规模为12个客运站台面、12条到达出发线。
一个亮点是,作为一个特大型车站,北京丰台站的候车厅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为了让旅客出行更便捷。车站采取了多种措施引导旅客前往相应候车区。例如,车站的静态标识有很多,站内还设有许多流动岗,会有专门工作人员提供引导服务。售票方面,北京丰台站不设售票厅,而是设置了7处集售票、改签、退票、制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后,北京铁路枢纽北京、北京西等车站功能相应优化调整,各车站分工更加科学合理。”上述国铁集团负责人表示。
当前,北京丰台站主要办理经由京广高铁至石太高铁方向的动车组列车,以及京九铁路、京原铁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枢纽中转普速列车客运业务,初步安排旅客列车120列,其中高速46列、普速74列;原北京站办理的京广线12列始发终到普速客车调整至北京西站,原北京东站办理的5列普速客车调整至北京站;增开京张高铁清河至呼和浩特东动车组列车6列、清河至张家口动车组列车8列。
截至目前,丰台站周边功能区建设基本完成,已完成11条接驳道路部分路段建设,长度约10公里。车站已具备先进、完善的立体交通换乘功能。
助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对丽泽金融商务区入驻企业和周边居民来说,丰台站开通运营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沿西站南路向南行驶,在空中横跨西三环,由专用匝道进入北京丰台站东落客平台南延行驶,几分钟便可到达北京丰台站乘车。当前,自丽泽金融商务区南侧到丰台站东侧二层落客平台全程无红绿灯,在路北侧,规划整治后的丰草河水域景观十分亮眼,随处可见有鸟类在河道岸边嬉戏。
这对丽泽金融商务区无疑是再一次腾飞。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丽泽金融商务区是新兴金融产业集聚区、首都金融改革试验区。在丰台“十四五”和远景规划中也提出,全力将丽泽金融商务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发展新区、数字金融示范区、绿色生态示范区。
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丽泽拟开工建设项目地上建筑面积约312万平方米,拟竣工项目地上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至“十四五”末期,拟累计实现地上建筑面积约350万平方米,为丽泽商务区吸引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落户、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夯实土地资源保障、提供空间支撑。
不仅是丽泽的大步跃进,对北京来说,丰台站的开通也意义重大。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北京丰台站的规划建设既是国家交通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提升北京城南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契机。
“北京丰台站的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强化北京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极大便利人民群众出行,对不断增强广大旅客美好旅行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丰台站的管理单位北京西站党委副书记梁兆钰表示。
当前,区域经济正在发力,即便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意义上的“超大城市”“一线城市”,也要越来越多地依靠其所在城市群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区域辐射效应,去努力赢得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竞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