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站在2023年的稳向望尾巴上,回看中国外贸,好势虽有波澜,商务但总体仍保持平稳。部最变明
海关数据显示,新定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实现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顶住压力,克服外需下滑、价格下行和去年高基数影响,展现了较强韧性。商务、海关等部门和重点省市监测显示,年底外贸运行基本延续了四季度以来的态势,我们有信心保持全年外贸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的总体稳定,较好完成促稳提质的年度目标任务。”在12月28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积极因素在增加,我们预计,2024年以美元计算我国出口增速将由负转正,外需对经济增长也将转为正向拉动。伴随国内经济运行向常态化回归,进口也有望恢复正增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展望2024年,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外贸保驾护航。
继续保持回稳向好势头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艰难复苏的进程中,全球贸易回暖速度缓慢,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地缘政治影响外溢、贸易保护限制增多等不利影响仍在持续。
不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外开放的红利将继续显现,外贸新产品、新业态的潜力将持续释放。何亚东表示,我们有信心,在各项稳经济、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支持下,在广大外贸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势头。
李兴乾表示,当前,一些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集聚。比如,消费电子行业明显复苏,行业预测消费电子及半导体产业正在走出下行周期,近几个月手机、家电等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回升势头明显。同时,新产品和新业态潜力充足。“新三样”、储能产品等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产品契合全球能源发展需要,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此外,对外开放红利持续显现,多双边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加便利的发展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看,外贸拥有持久不息的创新能力和稳定高效、充满韧性的产品供应链,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李兴乾表示。
按照计划,2024年,商务部将出台新政策,一方面,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持续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储备新的政策措施,适时推动出台,做好宣传解读。
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推动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范围,再支持一批区外保税维修、再制造项目试点落地。拓展中间品贸易,深化国际供应链合作。
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工作,激发更多进口潜力。扩大技术装备和原材料进口,促进进口与产业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增加优质农产品、消费品进口供给。
不过,王青也对本报记者表示,2024年我国外贸面临的挑战方面,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长会进一步减速,背后是美欧货币政策收紧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这意味着明年全球贸易增幅将有限,我国出口再现此前两位数高增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着力提振内需,加速构建以内部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将是明年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将会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境外一些机构热衷炒作“中国吸引外资下降”等话题,渲染悲观情绪,并以此唱衰中国经济。关于外资规模波动的问题,商务部此前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对外资规模的波动,也要多角度来看待。
从纵向看,我国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至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连续三年刷新历史纪录,2022年1—11月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1.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上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今年1—11月吸引外资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同时,1.04万亿元的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
从横向看,近年来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2.4%,2023年将继续萎缩。今年以来,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考察洽谈,表现出对投资中国极大兴趣。今年1—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万家,同比增长36.2%,也印证了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势头。
事实上,自2022年3月开始加息周期后,美联储至今共进行了11次加息,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大幅提升至5.25%至5.50%。这意味着FDI的超额回报率大幅下降,也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海外投资的积极性。根据UNCTAD今年7月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2023》,发达经济体2022年接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37%,降至3780亿美元。2022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高通胀和需求疲软,流入印度的FDI也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下滑,降低了16%。
不过,从结构看,随着跨国公司调整投资布局,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在持续优化。今年1—11月,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达到3866.5亿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为37.2%,比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6%和5.5%,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外资增长9.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依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切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破除外资准入不准营等玻璃门、卷帘门,杜绝在政策执行中变相歧视。
“总的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随着已出台外资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将会更强。”何亚东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