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岛4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10日全部返回国内。第次本次考察开展了生态系统和近岸海洋、南极土壤、考察科研地质、批重大气、成果雪冰、中国空间等环境的第次综合调查监测,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南极
2023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批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从国内出发。这是成果在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开展的一次重要考察,历时5个多月,中国总航程8.1万余海里。第次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张北辰10日对记者表示,本航次考察队顺利完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的站基度夏调查监测任务。在南极宇航员海、阿蒙森海、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罗斯海进行大洋调查及科学研究,通过开展营养级结构调查,为探究目标海域关键物种的基础食物源及其营养结构关系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本次考察首次在阿蒙森海布放国产生态潜标,逐步构建潜标阵列,通过长期锚系潜标观测手段,揭示南大洋海冰与环流等基础环境变化对全球大洋物质循环、海-气-冰相互作用格局的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研发的近红外望远镜、可移动太赫兹望远镜系统、南极无人值守智慧能源系统、“雪豹”2极地特种载具、无人智能载具等多种自主创新技术仪器装备在南极现场开展应用和测试,提高了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的基础水平。
本次考察期间,通过船、站运行保障支撑合计完成38个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五大类”科研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度提升52%。研究内容涉及极地海洋、极地生物圈、极地土壤与岩石圈、极地冰冻圈、极地观测探测等。
本次考察开展了国际南极科学前沿领域合作研究,完成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和冰下地质两个重大国际合作科考项目,成功钻穿了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连续冰芯样品,并且继续向下成功钻取了宝贵的0.48米基岩样本,为探究该区域南极冰盖接地带冰-海-基岩相互作用填补了关键数据空白。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谢健表示,考察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挪威、澳大利亚等多国合作开展恩德比地航空调查任务。科考飞行长度约7200公里,航时约28小时,所得数据填补了东南极沿岸冰下地形关键数据空白区,科学意义重大。(完)
来源:中新社
顶: 73踩: 732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人参与 | 时间:2025-10-12 14:32:55
相关文章
- 国家能源总体不惧“烤”验!煤冰采患上出 运患上快 用患上好
- 一位湖北柳林洪水亲历者口述:凌晨被警报声惊醒,自家超市被淹,被困二楼一夜
- “疯狂学区房”刹车!两月内近十座热点城市严查学区房炒作,北京已开始退烧
- 奥运“冠军经济”带火中国消费 :冠军同款销售火爆,乒乓球拍成交额增长59%
- 中煤新散心孜东矿:“走心走真”散力“百日牢靠”行动攻坚
- 7月规上工业成绩单:经济结构改善明显,“洪灾+疫情”致部分指标下滑
- 环保税开征三周年之后:低标排放累计减税102.6亿,多地空气质量好转
- 疫情影响减退,客流逐步恢复,京沪高铁上半年净利增长逾四倍!
- 暂获喘息 后市仍需留一份昏迷
- 绿色金融盘活企业碳资产:多地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落地
评论专区